English

谨防畅销书的“谋略”

1998-12-10 来源:光明日报 木华 我有话说
畅销书是很引人的词汇。然而一些所谓的畅销书传播的成功之道却是“嫁祸于人的技巧”、“令人失败的48种陷阱”、“如何躲过别人询问的目光”……我们不禁要想:

谨防畅销书的“谋略”

木华

成功学是近年来倍受欢迎的一类畅销书。它顺应了现代人急于成功办事的心理,从经济到文化,从心理到行为,从社会到家庭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行诱导与提示。前些年的《厚黑学》就是一例,该书的流行给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个“谋略”:要成大器者必先受小气,用民间的说法是脸皮太薄干不成大事。这只是作者的一个理论。但出书不久便受到一些社会学家、伦理专家与教师的反对。比较起来近年来新冒出的一系列成功学读物,《厚黑学》真有小巫见大巫之感了。

笔者最近在一些地方的书店发现,一些谋略型的“成功学”书籍成了热门书。在武汉,一家面积仅十几平方米的书店内,正在出售的有关谋略型的“成功学”书籍竟达50余种。在成都一些书店的柜台上,《吃亏学》、《糊涂学》、《办公室兵法》等谋略型“成功学”方面的书籍也很有市场。市里一家书店的经理告诉我们,现在年轻人渴望事业有成,实现理想,少走弯路,所以,谋略型“成功学”的书籍就很有市场。据介绍,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《人生兵法》印数10万册以上,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《糊涂学》印数为12万册,而且已是第7次印刷了。据了解,谋略型“成功学”书籍宣传的许多成功经验,多是发掘整理古籍而来。由于时代的变迁,有不少观点早已为人们所不齿。《人生兵法》的编者称:人生的成功之道是“中伤的伎俩”、“嫁祸于人的手段”、“制造冤假错案的手法”、“令人失败的三十一种陷阱”……该书所介绍的“替罪羊术”介绍:每个人在竞争中都不可能一帆风顺,在遇到挫折可能危及大局及自身安全时,推出两个有关的小人物来抵罪,这种手段具有转移矛盾、保护自己的效果。

无独有偶,另一本可称作《人生兵法》姐妹篇的《防骗经》的前言中宣称:“商品经济愈发达,人与人的关系,似乎也愈来愈微妙;行骗与防骗的关系,不是你骗我,就是我骗你;你得提防着我,我也提防着你。因而只会被动地防骗,从不主动行骗的人,是难以生存的。”《防骗经》的前言声明:编辑此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从反面揭露社会的阴暗险恶,从正面引导人们律己防身。

诚然,市场经济的今天,竞争日趋激烈,人们渴望成功。揭露阴暗的骗术,从正面对读者进行律己防身的指导,不无积极意义。然而,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一种骗与被骗的关系,劝戒人们去行骗的观点,实在令人不敢恭维。一位姓陈的中学教师严肃地指出,这种谋略型“成功学”哪是教读者防骗?分明是教唆人们去行骗。

社会学家邓伟志接受笔者采访时认为,一些谋略型“成功学”歪曲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无疑,它对当前社会进行的素质教育是很不利的。这种现象反映了一些人认识上发生了误差,是一些人受利益驱动的结果。他认为,利用介绍诈骗、防骗的秘诀,来防止行骗,其逻辑是荒唐的,市场经济并不是骗人经济。

然而,也有人持不同意见。一位读者说,内因是变化的根据,对谋略型“成功学”书籍,无需大惊小怪;是香花还是毒草,读者自有辨别能力。那么,作为《人生兵法》、《防骗经》的编者,他们是怎么想的呢?《人生兵法》的责任编辑、湖北人民出版社的编者接受采访时则认为,现在处于信息爆炸时期,讲历史上的一些阴谋诡计,让读者了解复杂人生,可防止更多的人陷入骗局,对读者了解社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但他们也承认,《人生兵法》中的一些措辞,确实存在不妥,出版社准备在重版时,再进行修改。《防骗经》的责任编辑、某出版公司的编者接受采访时说,编辑此书的初衷是为了从反面披露社会的阴暗,使读者明了行骗的伎俩,学会防骗的秘诀,从而使人们不上当受骗。据她介绍,真正看了《防骗经》去行骗的人,还没听说过。一些人士认为,书籍出版之后,不管编者是什么初衷,都会造成一定的客观反应,时代需要成功的志士,但社会决不会允许以防骗为目的,兜售行骗伎俩,出版社是传播精神文明,提供精神食粮的重要窗口,切不可出版有悖于社会公德、法制理念的书籍。心存害人之心,必被社会唾弃;心存害人之念,最终害自己。每个人的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的组织部分,图书也好,畅销书也好,应当多从正面上引导人们,只有如此,我们的社会才会健康发展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